古代湖北瘟疫时空趋势
人类社会的扩大、集聚以及发展客观上增加了人类感染传染病的风险。进入文字时代,关于瘟疫的记载也同时出现,甲骨文记载了许多疾病名称, 其中也有了“疫”、“疾年”的记载 , 这都是指疫病流行。
襄阳、荆州(江陵)、武昌是湖北地区的三个重要的政治中心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处于不同的历史地位。楚国发祥地是以襄阳为中心的南襄盆地内,随着楚国的发展壮大,其政治中心逐步南移,也就是今天的荆州地区,古称江陵。直到元朝时期,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首府所在。政治中心的变动意味着人口集聚趋势的变化,以及交通中心的地位,与疫灾发生空间的变动趋势相同,这进一步说明,人口的集中和人口的流动是疫灾发生的重要条件,集中是增加了易感人群,而流动则是扩大了传染范围。而到了明清时期,湖北地区的瘟疫发生的原因也从战争为主,转移为水旱灾害为主,所谓“大灾之后有大疫”。疫情发生的中心也从兵家必争之地的襄阳、荆州,转移到了以“天下四聚”汉口为中心的鄂东地区。古时民众遭灾之后,逃难逃荒会引起人口的大范围流动,而逃荒逃难期间,生活或饮食卫生条件不佳,增加了细菌侵袭和感染病毒的风险,最终导致瘟疫出现。
总之,人口集聚和人口流动是急性传染病发生的重要原因,而武汉地区自宋元之后,成为湖北地区的政治中心,晚清时期,由于京汉和粤汉铁路的修建,更是成为“九省通衢”,“天下四聚”加“九省通衢”,武汉出现疫灾的风险可谓是湖北地区最高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