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步:校准“定盘星”,聚焦重点,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立足重点行业,突出地域特色。以石油炼制企业为环境监管重心,结合实际制定“一企一策”污染治理方案,确保VOCs应收尽收、排放稳定达标。积极推进有机化工、工业涂装等、汽修喷涂、包装印刷行业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,实现VOCs治理全领域、全行业、全覆盖。推出加油站错时装卸、错时加油等鼓励措施,全市260余家加油站出台夜间加油“优惠包”,助力挥发性有机物整治。 锚定重点环节,强化流程管理。将石油炼制企业的装置区、罐区、油气回收装置作为治理重点,围绕VOCs液体储罐、装卸、敞开液面等10个关键环节,推行“四看三紧盯”工作法,即看废气“收没收”、污染治理设施“装没装”、生产中治污设备“用不用”、治理效果“好不好”,紧盯源头减排、确保使用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标物料,紧盯过程控制、确保作业采用密闭设备或者在密闭空间内操作,紧盯末端治理、确保废气稳定达标排放。 第二步:开启“助推器”,巧借外力,科技赋能精准执法 “三支撑”搭平台,“输血赋能”。搭建起以智慧环保项目为基础的监管一体化平台,逐步完善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体系,全市共安装552套污染源自动监控仪器,686套“用电监控系统”,投资2000余万元购置走航车、应急监测车、无人机、红外热成像仪等先进执法装备,打造了以“自动在线监控+用电量监管+高科技设备”为核心的非现场执法平台。 “三步走”定策略,“靶向纠偏”。第一步“看范围”,借助空中卫星遥感及平台发现的异常数据,实时动态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,利用无人机、走航车进行监测,初步确定范围;第二步“查环节”,利用红外热像仪获取线索,查找存在异常泄漏及旁路的污染环节;第三步“定证据”,利用FID、PID等设备,精准锁定问题证据。综合运用各类科技装备,形成多维度智能监控体系,执法监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。 第三步:拔掉“歪脖树”,建章立制,闭环管理突出成效 宏观处着眼夯基础,强化督导。制定整改销号工作方案,主要领导靠前指挥、亲自调度,逐级压实责任,安排专人统筹调度相关工作,建立健全线索发现、责任交办、现场核查、整改销号、建档反馈工作机制,实现全过程链闭环。建立完善考核机制,将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,对问题整改不严不实、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力、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的县区,严肃约谈问责。 微观处入手抓落实,提质增效。对部省两级交办的问题或自查中发现的问题,指导企业对照制定整改方案,明确措施及时限,以“问题原因没查清绝不放过、问题隐患没扫清绝不放过、整改措施没理清绝不放过、整改成效没看清绝不放过”的四个“绝不放过”为原则开展问题整改及销号工作。整改过程中,定期对现有措施进行效能评估,并结合zuixin政策要求及技术水平进行实时动态调整,确保治理成效。 第四步:提高“免疫力”,拓宽渠道,多方共绘帮扶底色 全市层面突出会商指导,促治理更科学。依托生态环境部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“一市一策”驻东营跟踪研究工作组,建立健全臭氧预测预报会商工作机制,定期分析大气环境形势,查找突出问题,科学安排部署VOCs治理任务。持续开展臭氧污染成因分析以及VOCs来源解析,提升臭氧预测预报技术能力。在臭氧污染时段,向相关县区推送臭氧高值预警并提出管控建议。指导污染源排放贡献模拟分析和重点时段减排效果评估,实现科学治污。 企业层面当好环保管家,让帮扶更温暖。突出帮扶底色,做企业的“环保管家”,组织第三方对企业开展业务培训,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、山东环保产业集团专家,针对石化企业共性问题,开展十余期专题培训;借助生态环境部“一市一策”驻点跟踪研究专家团队力量,及时推送涉VOCs治理相关知识,指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;聘请中石油华东设计院专家对重点企业开展现场帮扶,直击VOCs治理薄弱点,帮助企业科学编制“一企一策”,促进企业规范环境管理,助力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提能增效。